虽然自八十年代以来高考在考试内容上曾经历了标准化、普通高中毕业会考以及建立在毕业会考基础上的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但所考内容并无根本性变化,实际上一直只限于对几门文化课的考查,而对德、体、美、劳等这些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的考核则几近于无。由于高考对基础教育所具有的不可回避的指挥作用,从而在教与学上形成的一个基本现实就是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视与高考有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轻视德育、劳动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由此,激烈的高考竞争既不是学生在综合能力上的竞争,也不是学生在全面发展水平上的较量,而是在几门文化课成绩上的一分二分的比试。虽然一分乃至几十分之差并不就绝对证明谁优谁劣、有没有上大学的资格,但实际当中,学生为了通过高考而在过分重“智”这一已经被功利化了的学习方向下的片面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高考存在着目前看合理但从长远看却不一定完全合理的问题。如考虑评分上的准确无误及管理和操作上的便利是高考为尽可能做到公平和公正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也因而显得高考过多地重视具体知识的考查,而在考能力上则显得力不从心。也就是说即便在受到重视的“智”的方面,高考也过多地限于促使学生重视具体书本知识的学习,深钻硬抠,而忽视实际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具体知识的获得,轻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如此年复一年,学生难以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
面对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面向素质教育对高考进行实质性的改革——逐步实施素质考核,使高考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让高考在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去充分发挥其选拔作用。在此,高考改革不仅仅是一个从环节到制度的改革,而且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首先要转变思想,从思想上入手,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为高考的逐步改革打下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而不能等待思想转变之后,自然而然地实施素质化考核;其次,要不断改革高考制度,逐步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到高考当中。仅就考试内容而言,要注重从制度上逐步加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在整个招生选拔中的分量,使高考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引导和评价。为此,一方面,要使德、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要求在高考中切实占有一席之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即智的方面,高考要在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智能结构的形成。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学习能力如何、是否能够学会学习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目前的教育测量技术还难以对人才选拔中需要定性分析的东西加以较精确量化,但重视能力、强调全面素质是无论哪种考核的第一要义。高考亦然。唯此,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才能提高高考的竞争质量,才能有利于其下教育推行素质教育,高考作为一个考试才不至于在选拔的同时像“瓶颈”一样对其下教育产生片面引导作用。
如果说现行高考像一个只设马拉松长跑的单项比赛,那么经过不断改革后的高考应该像一个设十项全能的综合比赛——加大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在这场竞争中获胜的比重,使高考不仅能选出优秀选手,更重要的是其余绝大多数学生并没“白废功夫”,同样也是才质良好的“毛坯”,具备了今后继续学习、迅速适应社会的较过硬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学生主动提高能力、全面发展才会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高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枢纽才能引导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高等教育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